英文寫作文獻回顧應避免的錯誤
作者: Anya C.
發布日期: 2022 / 5 / 26, |
人已瀏覽 |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僅呈現與本研究一致的文獻論述
若只呈現與本研究一致的論述,會讓文獻回顧的內容僅著重於單一面向,使讀者沒辦法看到與探討議題有關論述的全貌,這會讓文獻回顧的內容變得偏頗、狹隘,進而降低內容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單純列出文獻論述,沒有予以分析、整合
若單純列出參考文獻,僅在內容中呈現研究A怎麼說、研究B怎麼說,沒有從學術和科學角度分析個別研究,並將所有納入的參考文獻予以整合,會讓文獻回顧的內容變得零碎、鬆散,沒有重點,讀者也沒辦法看出本研究的立場為何,所以適時有些評語是很重要的。
相關文章推薦:如何以文獻回顧與文獻探討三步驟來展現自己的貢獻 |
使用不可靠的資訊來源
在篩選要使用哪些來源作為參考資料時,切記要避免使用不可靠、無法確定可信度的資料來源,比如,沒有權威或科學證據支持的部落格內容、維基百科、不可靠新聞媒體出版的內容,這些並不適宜出現在學術文章中。
相關文章推薦:如何找到與學術研究相關的論文參考文獻? |
錯誤呈現他人的論述
在引用他人論述的過程中,要避免錯誤解讀他人的文字,這樣的錯誤特別有可能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所以在引用外文文獻時需要特別注意,當然更必須要避免有意去曲解原意。
無中生有
當作者在根據參考過去文獻內容和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作出推測時,要明確表明這只是作者的推測,而非將推測內容呈現成「事實」,避免讓讀者誤解,讓讀者知道這僅是作者個人的立場與想法。
不正確的引用
在引用文獻時,應根據目標期刊所規定的格式,正確呈現參考文獻。而除了一般引用格式的錯誤外,常見的還有「二手資料來源」的引用錯誤,也就是從第三者的研究中引用某研究的做法。
在使用二手資料來源時,作者首先應該先試著找到一手資料,也就是直接找到原文,閱讀原文後,再以一手資料的引用方式來呈現內容,這會是比較適當的做法。因為我們沒辦法確保第三者對於原研究的解讀是否無誤,這也可以避免原文在兩次轉述中被錯誤解讀的可能。
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假若作者只能或是決定透過第三者的研究中引用研究,則必須使用正確的格式予以引用,舉例來說,若本研究根據de Mooji and Hofstede(2010)研究中這一段話:
「Too often, cross-country research begins with a research instrument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underlying conceptual framework (Douglas & Craig, 2006), and research method focuses almost exclusively on sophisticated statistical analyses (Schwarz, 2003)」
的後半句得出
「The methods used by cross-country research are predominantly focused on sophisticated statistical analyses.」
的結論,以APA來說,正確的引用應該寫為 (Schwarz, 2003, as cited in de Mooji and Hofstede, 2010)。
相關文章推薦:論文引用格式:如何在學術論文中正確的引用文獻? |
抄襲
只要是參考其他研究的內容而提出的論述都應該要予以引用,否則就會有抄襲的嫌疑。
需注意的是「自我抄襲」也是抄襲的一種,也就是直接使用自己過去研究的內容,因此作者若想引用自己過去研究中的內容,也必須要依照期刊所規定的格式予以適當引用。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 學術文獻回顧的起步:掃描式閱讀的意思及技巧
- 論文文獻探討常見錯誤:過度引用文獻、英文段落主旨重點不明
- 撰寫學術論文引用原文時應該注意的原則
- 什麼是論文重述和概述技巧?對於前人的學術研究,該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們?
- 學術書籍章節及期刊文章引用次數的差異和原因
部落格分類標籤: 英文文獻回顧及引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