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學術書籍章節及期刊文章引用次數的差異和原因

學術書籍章節及期刊文章引用次數的差異和原因

作者: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2 / 12 / 14,

598

人已瀏覽


學術書籍章節及期刊文章引用次數的差異和原因

【華樂絲免費學術講座開放報名】由 Dr. Steve Wallace 所舉辦的華樂絲免費學術演講今年再次登場!報名表及講座主題內容請參閱:https://www.editing.tw/event_speech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一起分享給朋友們看看吧!

提問:「四年前我寫了一本書,卻從來沒有被任何人引用過。我選擇撰寫這本書是因為我覺得我需要空間來真正發展自己的研究,而且我認為一本書籍能夠對我的學術領域產生更為持久的影響。就在大約同一個時間,我所撰寫的一篇相關期刊文章卻被引用了許多次。期刊文章經常被引用,而書籍卻從未被引用的現象是正常的現象嗎?為什麼書籍很少被人引用?」。

―國立中山大學 副教授

回答: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想與您分享Dorothy Bishop最近在部落格中所發表的一篇文章。她針對「在Google Scholar內引用學術書籍章節的情況」以及「期刊評論性文章及期刊實證性(科學)文章被引用的狀況」,在這兩者之間進行比較。

她驚訝地發現書籍章節與評論性文章之間有著很大的被引用差異性,畢竟,書籍章節與評論性文章內容相似,只是一個是出版於主題式的書籍,另一個出版再主題領域的期刊中。平均而言,在她的例子中,書籍章節所產生的引用文獻數量約是期刊文章的1/3。

根據這些調查結果,碧莎珀寫道:

Quite simply, if you write a chapter for an edited book, you might as well write the paper and then bury it in a hole in the ground.

為什麼會這樣呢?出版再書籍的文章占有許多的優勢:優質的作者、有趣的主題、重要的知識提取、高素質的編輯、廣泛地銷售及著名的出版者,還有什麼因素可以解釋書籍的章節缺乏被引用的狀況呢?

碧莎珀認為書籍文章之所以遭遇這樣的窘境,是由於它們未能得到適當的支持,她提出了三個獲得注意力的必要條件:

. . . there are three things that determine if a paper gets noticed: it needs to be tagged so that it will be found on a computer search, it needs to be accessible and not locked behind a paywall, and it needs to be well-written and interesting.

Accessibility is the problem. However good your chapter is, if readers don’t have access to the book, they won’t find it. In the past, there was at least a faint hope that they may happen upon the book in a library, but these days, most of us don’t bother with any articles that we can’t download from the internet.

以下是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

1. 書籍不像期刊文章可以在網路上被容易地取得,因為它們被置於不同的包裝之中

很久以前,除了引用文獻的建構與印刷品的傳遞之外,期刊各方面的文章早都能被方便的搜尋或下載。然而,書籍仍然處於附有包裝的外殻之中,書內所有的章節曝光度受限,這同時也限制了書籍的後設資料及可搜尋性。

2. 期刊為固定經常性地對外發佈訊息,而書籍卻並非如此

期刊文章經常透過電子郵件名單、印刷出版品、期刊網站、期刊社團等來進行宣傳,藉此產生強大的社群意識。期刊內容較容易預測且有一定的規律性,可以依照每週、每兩週、每月或每季的週期來預測期刊狀況。

3. 定期出版意味著更大的後設資料所涵蓋的範圍

書籍是否能順利出版有著許多的變數,例如:主題、編輯、作者、標題及題材。期刊則較容易被預測,編輯、編輯特徵與題目定期地重複出現,同時,隨著每期新刊物來擴展及加強後設資料。

4. 新資訊支持伴隨內容的意識

許多科學(實證性)的文章,因內含新奇性,常會為期刊帶來媒體的報導,並引起該領域中最熱情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的高度興趣。這樣的效應及意識也會間接造成影響力,並融入評論性的文章之中,也加強讀者與社群對這些文章的印象。

5. 問題在於可發現性

大部份的研究者可以透過圖書館或自己的研究經費來取得書籍。然而,他們必須要有管道知道該書籍的存在性。在科學方面,如果文章的全文不存在於Google或PubMed的書目索引摘要資料庫中,那麼大多數的人很難找到該文章。

6. 那些對您有幫助的章節上沒有被特別標註或附加在相關資源內

您在書中找得到的章節,卻鮮少能在網路上被搜尋得到,因此大部分的讀者失去閱讀此篇文章的機會。

即便是使用大學圖書館的代理伺服器,都不會以搜尋章節的方式進行文章內容的搜尋, 這意味著您必須親身到圖書館查看書籍。學術書冊通常不以電子形式呈現,或即使當它們有電子書時,價格通常是相當昂貴的。

就我的經驗,一本價值70塊美金的電子書隨處可見。而我無法確定這是不是我所需要的章節,因為我無法預先閱讀內容。根據我的經驗,價格高的原因單是因為經濟上的考量。

一本受歡迎的小說/非小說書籍能以低價出售的方式來彌補開銷支出,大都是因為預期若能賣出成千上萬本這樣的書籍,即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然而,大多數的學術作品卻只能吸引特定少數的讀者。如果您估價只能售出400本書籍,則必須針對每本書酌收更高的費用,以支付自己的成本。

請記住學術作品具有其他類型所沒有的開銷費用,例如:檢查事實、檢查參考資料、由先前出版商取得重新使用圖表的授權許可、彩色印刷等等。

當您轉移至電子形式時,只有上述提及成本的最後一項費用可以被省下來,書籍的商業模式其實也在期刊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就書籍而言,行銷推廣為一次性,在出版之前或出版時間前後,在書出版接下來的6至12個月中,也許會有一些小型的工作,接者則繼續進行下一本書籍。一旦書籍被購買,也就沒有推動使用書籍的動機。

就期刊而言,必須持續推廣文章,以推動閱讀量、推動引用文獻、推動影響因子、刺激再次訂閱。就書籍來說,重點在於進行銷售。然後,往下一步繼續尋找下一本書的主題。

7. 大多數的書籍不存在於CrossRef之中,也不具有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數位物件識別號),特別是章節層次的DOI

這個情況正在改變中,CrossRef正努力於協助改變這個現況,然而,事實是目前書籍的出版商,特別是在科學、科技領域以外的出版商,他們並不考慮改變。

他們所關注的是銷售而非引用文獻。期刊內容由印刷到線上電子型式的迅速轉型,一切都是由CrossRef發起的,讓人方便引用並連結到引用的參考資料(最初,絕對多數為期刊文章),隨後輪流向出版商施加壓力,希望這些參考資料能夠在網路上被取得。

現在,如果期刊文章未能出現在網路上,且又不具有DOI的話,那麼將完全被人忽視了。實際上,所有的期刊文章可以在網路上被取得,不但具有DOI,也存在於CrossRef之中。然而,以上這些特徵卻還未出現在書籍出版界 。

8. 購買書籍的人不同於撰寫書籍章節及文章的人

實習生、執業外科醫生是較會購買書籍的消費者,然而, 學者,也就是在撰寫文章的人,較可能為引用他人作品的族群。

在書籍所找到的內容類型,不同於在文章所找到的內容類型。書籍內容較有可能為評論類性的內容或「整合性資料」;文章內容較有可能與「新的發現」有所關聯。也許,從事引用文獻的人較容易被後者的內容所吸引,而這些較新或較有用的內容大都出現於個人所進行的撰寫內容。

9. 期刊文章較有可能被同儕審閱,因此可能(或被視為)具有較佳的品質

大學出版社及其他學術出版商,例如:Project Muse、JSTOR或其它出版公司最近開始將學術專著與已編輯的文集彙整收藏起來,其章節也都可以被標註以提供搜尋,早期出版學術書籍所面臨的不利因素,也隨著需求再慢慢地改變。

這項措施的施行時間還不到一年,某些出版商像是O’Reilly、McGraw-Hill與其他公司,已將書籍變更為線上資源,這些資源具有定期更新與電子郵件名單。

然而,就短期而言,如果引用文獻是出版最主要的目標,作者應將自己的研究以期刊文章出版而非書籍形式。

如何安排時間進行學術研究?
學術論文寫作上三種中斷句子的方式:逗號、括號、破折號

Author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立即體驗免費英文編修300字試用服務

部落格分類標籤: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文章搜尋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