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論文文獻探討常見錯誤:過度引用文獻、英文段落主旨重點不明

論文文獻探討常見錯誤:過度引用文獻、英文段落主旨重點不明

作者: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9 / 11 / 12,

42082

人已瀏覽


論文文獻探討常見錯誤:過度引用文獻、英文段落主旨重點不明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一起分享給朋友們看看吧!

我前些日子碰到了一篇研究文章,其中的文獻回顧章節問題不小,我在閱讀文獻回顧時常會看到這樣的問題,而這其實也反映了有些讀者可能也碰到過類似的問題。

假設您正在努力與文獻拼博中,發現有必要將數段文本拼湊在一塊,方便比較。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也許,您正要比較數篇文章間的差異,打算將相異和相同處分別條列出來,又或者您正在依時間前後描述,您也可能正在建構概念的家系圖;不論是以上何種方式,您都需要比較或對照文本。

如果這是您正在處理的部分,務必謹慎一點,這種比較、對照的工作有些奇異的魔力,會讓人不自覺地寫出厚重、難解的文字。更糟的是,作者的名字、文本和引用內容很有可能會都全部卡在一起,對讀者而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理解內容。

如果您想要避免創造出這種難懂的比較、對照文本,最好先理解這樣磨人的寫法是如何,又是為何產生的。

為了方便理解,我建立了一組句構骨架

這是從一篇我幾乎看不懂的草稿中,取出有問題的段落,刪節內容後得到的,下面就是那段句構骨架。

According to A & B (date), Professors in… at… C & D’s argument derives from E’s view that…. In a move similar to A & B, F (date) matches C & D’s (date) concept of… with that of G’s (date) concepts of…. Writing in (title of book) G, (date) a professor in…, states: “two line quotation” (p. ). Like C and D’s…, G’s notion of… is…. G’s concepts of… are very similar to C and D (date) concept of… and…, “three line quotation” (p.).

(根據在……的教授A和B(年份)的說法, C和D的論點源自E的觀點,亦即……。與A、B的作法相近,F(年份)比對C、D(年份)對……的觀念和G(年份)對……的觀念。在(書名)中,G(年份)身為……的教授,說道:「兩行引用文(p.)」。如同C和D的看法,G的看法……是……。G對……的概念與C、D(年份)對……的概念極為相似……,「三行引用文」(p.)。)

在下面的部分,我為句子編了號,並把它們分隔開來,讓它們看起來像列表。

  1. According to A & B (date), Professors in… at… C & D’s argument derives
    from E’s view that….
  2. In a move similar to A & B, F (date) matches C & D’s (date) concept of… with that of G’s (date) concepts of….
  3. Like C and D’s…, G’s notion of… is….
  4. Writing in (title of book) G (date) states: “ two line quotation” (p.). G’s concepts of… are very similar to C and D (date) concept of… and…, ‘three line quotation” (p.).

這樣寫到底有什麼問題呢?首先,將段落拆開寫成長長的清單列表後,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段落中缺乏主旨句是造成讀者無法馬上明白這段到底在講什麼的原因。

相關文章推薦:在論文緒論中運用三個步驟

該段落真正要講述的是C和D使用的某概念和來由。段落中聲稱C和D是以E的想法為根源發展出來的(根據A和B的說法)。然而,F說事情根本不是這樣子的,C和D的想法來自G,F引用G的說法提供實證,以此佐證G的想法與C、D相似。

如果該段落的開頭放上了一句主旨句,讀起來就不會這麼難懂,若句子可以明確地點出寫作者接下來要討論的內容,一旦主旨句確立後,接著可以這麼寫:

On the one hand A and B say that it is derived from E. E wrote about… and… However, an alternative view (F date) is that it is actually a reworking of G’s work. F for instance show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and…

(一方面,A和B說來源是E,E提到……和……。然而,另一派說法(F,年份)指出,C、D的來源其實是G的作品的重製,F舉例顯示……和……間的相似性。)

或是其他類似的寫法也行,自行發揮。總之,現在我們有了較明確的主旨意思,也因此避開以作者名開始所有句子的毛病,他說、她說等等的列表式,更去除了一股腦兒地引用文字的現象,而在這種新結構下,我們可以看到另外兩個問題。

「原本的段落中有未言明的資訊」。文中提及的人有某些混雜的資訊「Professor of」(……的教授),讀者卻無法立即領會為什麼要特別提及這樣的訊息。這樣的做法或許暗示有領域的差異、國籍的不同,又或者是時間上的不同,但是原本的作者沒說明為什麼要寫下這樣的細節。讀者看了難免心中有疑,不明白這訊息為何要出現,所以如果這訊息很重要,作者需要再多添些註釋。

然而,修改過的版本看起來只有半個段落,主要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段落的目標是什麼。本段落的重點不明,讀者為什麼需要知道C、D的想法從何而來,來源是什麼?知道C、D的想法的兩個可能的來源有什麼重要性?來源彼此之間有沒有互相提醒或彌補的作用?

作者可能無法在一個段落中回答上述的所有問題,但是可以試著往尋求解答的方向前進,不然該段落毫無意義。就算本段落無法為讀者盡數解答這些「無所謂」的問題,讀者仍需要知道這些意見間的差異所存在的意義,否則作者會淪於為該爭論提供了實證,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若我是讀者,我會預期段落的最後有一句話,總結所呈現出來的實證,引導論點接下來的方向。

段落的最後需要有一句結語

否則,該段落沒有主旨句,最後面也少了重點,只是在短短一小段文字中,塞了一堆資訊,名字、年份、引用文、地點等,這樣的組合放進太多的人名資訊,而罔顧架構的重要性,因而使整段窒礙難懂。

該段落最大的問題在於作者沒有編織出貫穿文本的主線,沒有使用後設描述向讀者解釋發生了什麼事。一旦這種不斷唱名卻疏於建立架構的問題蔓延數頁,甚至是一整篇章時,文獻的討論將有如無頭蒼蠅,主旨句和結語句所帶出來的論點主線也會消失,一整段文字將會變得毫無意義,這也正是為何在列舉文獻作者和建造結構間保持平衡相當重要的原因。

相關文章推薦:寫作可能是讓您釐清思考的唯一方式-雖然不容易

從這一個段落中,我們發現寫作者被文獻淹沒的情形,寫作者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但卻無法自文獻資料中抽離,更無法主宰對話脈絡。儘管這些寫作者從立論點提出了一些文字,但是卻無法從中跳脫出來,整理出屬於自己的綜合版。這些作者沒有為讀者評價、主張或告知說這些爭論的重要性是什麼,僅只是呈現了文本間的差異,而該呈現的方式相當不利閱讀。

以上的言論是建議作者們不要陷入的窘境。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1. 在傑出的論文中,引文的正確使用方式
  2. 寫作中的鷹架搭建
  3. 如何策略性地撰寫論文草稿
  4. 如何自己編修論文
學術界中偏離正軌的期刊論文審查委員
什麼是期刊並如何選擇適合的期刊來投稿學術論文?

Author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立即體驗免費英文編修300字試用服務

部落格分類標籤: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文章搜尋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