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博士學位與計畫謬誤

博士學位與計畫謬誤

作者: Dr. Steve Wallace - 華樂絲創辦者


發布日期: 2025 / 5 / 16,

232

人已瀏覽


博士學位與計畫謬誤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一起分享給朋友們看看吧!

制定計畫,我們都得做這件事來讓日子過得下去,但很多人討厭做計劃,也有很多人做過頭。有些人不停做了一個又一個的計畫,還有些人訂了下一個計劃,然後嘆了一口氣眼睜睜看著計畫消逝。

這篇文章是專為那些不懂得該如何做計劃以及一直不停在修改計畫的人而寫。比較會做計畫的人也可以繼續看下去,或許您會覺得這篇電子報有趣,就算內容與您的情況有些不同。

我猜大家都知道什麼是「計畫謬誤」(planning fallacy);如果我們低估一件事情所需的時間,那就是計畫謬誤。有些時候,我們計劃要做的事所花的時間比原先想的還要久。換言之,我們的計畫嚴重失準,而且還產生「一切都在計畫中」的虛假安全感。

心理學家說做計劃的人常常都有「樂觀偏誤」(optimism bias)的毛病,意思就是說我們會在計畫中給某件事分配特定的時程來完成,即便在內心深處我們很清楚這一類的任務有時會花更多的時間及必須預留時間來因應任何意外情況,例如精力不濟的時候。另外,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其他人看見計畫時常常會有「悲觀偏誤」(pessimism bias),意思就是說,他們會看到所有可能打亂時間表,卻明顯被忽視的事。

對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以及與他們共事的人,都應該對計畫有可能被謬誤而達到共識。


相關英文寫作文章推薦:如何準備及撰寫博士學術畢業論文提案?

期望與結果的差異

之所以會發生計畫謬誤的情形,大都是人們往往依自己「期望」的結果做計劃,而不是依「明知比較可能成真的結果」做計劃。人們總是會盡量往好處想,結果做計劃時也以最佳結果為目標。

不過,要是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結果最後會怎樣發展的時候,那又該怎麼辦?這是大多數博士生最後發現自己身處的情況:他們沒辦法預測蒐集、分析研究數據需要花多少時間,畢竟沒有相關經驗,說不定就讀博士班以來,他們是頭一回遇上規模和複雜度如此高的研究計畫。對於比較沒經驗的博士生來說,他們不曉得分析自己生出來的數據要花多少時間,更不知道寫一本專書或發表多篇論文所需要花的時間。

雖然博士生往往對於博士班所做的事情缺乏具體概念,但他們卻不停的被要求制定、提出研究計畫。雖然制定計畫讓人對終點和最後的期限有更明確的概念,但在終點和最後的期限到來之前要做些什麼卻多半只是臆測,而不是以先前經驗為基礎的預測。

指導教授對於制定計劃的幫助

大多數的指導教授「一定會」想盡辦法讓博士生明白分析和寫作很耗時間。如果指導教授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能提供更具體的時間概念,相信這對博士生規畫研究和寫論文的時程表一定會很有幫助。

讓手上沒有資源或經驗的博士生制定計畫,無異於讓他們在黑暗中摸索,這也難怪他們的計畫普遍都太過樂觀。所以,博士生們常發現自己時間和經費都不夠用,畢竟他們沒能力預估要完成自己的研究實際上要多少資源。


相關英文寫作文章推薦:如何更有效率與指導教授開會時討論論文主題和研究目標?

學校應提供足夠資源讓博士生制定計劃

在我看來,各大專校應該要加強提供博士生們足夠資源和幫助。光是設定截止日期,然後叫學生交報告和計畫是不夠的。安排講座教博士生如何管理自己的研究計畫是個好主意,但還是不夠。指導教授與博士生討論時間安排並叫他們由後往前安排自己的研究計畫是個好主意,但也還是不夠。

在我看來,真正非常有幫助的做法,是投注更多心力讓博士生對時間更有概念,並且安排一些計畫或資源來協助他們瞭解各項研究工作所需的時間。

我指的並不是「我只花兩年就拿到博士學位,所以你也做得到」或「我只花三個月就完成博士論文,所以你也行」那種資源。我指的是開誠布公討論大家都花多少時間完成博士學位(這裡指的是一個範圍)以及為什麼會花上這麼多時間。不同人有不同的研究計畫、作業環境、資源和困難,而瞭解所需時間的差異是讓新手博士生在做計劃方面變得更務實必要的一步。

建議學校安排讓已經畢業的博士生回來與新入學的博士生談談制定計畫的事、談談凡事未必都會依照計畫的經驗、談談如果重來一次會如何修改計畫等。也可以更進一步幫博士生制定一連串的計畫及制定實際的時程表,讓這些新手對於時間都花在哪裡一目了然。


相關英文寫作文章推薦:設定論文寫作目標︰英文字數、寫作時間,抑或英文段落

總結

人要對自己和所處環境清楚的瞭解才能克服樂觀偏誤。這就意味著博士生以及他們的指導教授應該多考慮各種情境,而不是只有制定計畫,例如:「要拿到學位,最佳的情境是什麼?博士班的學業過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要是出現哪些跡象,就顯示已經偏離最佳情境了?有哪些行動可以讓情境朝最佳的方向改善?」

瞭解計畫謬誤並作出因應,就是在給過份樂觀的想法踩下剎車。瞭解計畫謬誤才能提醒自己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相關英文學術寫作文章推薦:

  1. 撰寫學術博士畢業論文的訣竅
  2. 什麼是博士後研究規畫或研究進程?
  3. 出國攻讀博士學位有哪些事項需要考量
  4. 博士生遇到兩位意見不合的指導教授時該怎麼辦?
  5. 如何寫信或與指導教授面談?
使用引文的訣竅

Author

  • 華樂絲創辦者,曾在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以及國立中央大學指導英文技術寫作課程。20年來,他為台灣學者提供專業英文編修、中英翻譯、期刊投稿服務以及免費線上學術資源。Dr. Steve Wallace本人也在全台各大學提供學術演講,指導碩博士生和研究員英文寫作技巧,而每年提供的免費英文講座給全台民眾更是獲得好評。

    View all posts
Summary
博士學位與計畫謬誤
Article Name
博士學位與計畫謬誤
Description
大家都知道什麼是「計畫謬誤」(planning fallacy);如果我們低估一件事情所需的時間,那就是計畫謬誤。有些時候,我們計劃要做的事所花的時間比原先想的還要久。換言之,我們的計畫嚴重失準,而且還產生「一切都在計畫中」的虛假安全感。
Author
Publisher Name
華樂絲英文編修 Wallace Academic Editing
Publisher Logo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立即體驗免費英文編修300字試用服務

部落格分類標籤: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文章搜尋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