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如何進行論文寫作 » 學術論文中的中英文比較式差異與用法
學術論文中的中英文比較式差異與用法
作者: Steve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4 / 4 / 18, |
26247 |
人已瀏覽. |

華樂絲現在有提供論文編修翻譯預付方案!請洽詢:02-25555830了解更多!
在學術寫作中,常常要用到比較式來描述一份研究與先前研究間的差異,進而從中指出新的研究有何貢獻。不過,英文中比較式的用法較中文來的更為嚴謹,作者須多加留意。不當的呈現方式可能導致閱讀上的困難,進而增加文章被拒絕的可能性。
以下針對常見的中英比較式用法差異進行討論。
不完全的比較
在中文的文法邏輯上,可以不用指出比較的物件,而以單單一個「較」字帶出其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別,例如:
- 本模式在改善護理系統上有較佳的表現。
- 未實施介入的組別,其記憶能力明顯較差。
這些句子以中文來看,是可以接受的句子,但若是直譯成:This model exhibit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system,將會變成不完全的比較句。在英文中,比較句必須明確地指出進行比較的物件,如:
This model exhibite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did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system
同理,第二個例句可以譯成: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had substantially poorer memory tha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did
此外,有些時候作者會使用「較」這個字來增加句子的通順度,但其實並沒有要進行物件間的比較。在審視完上下文後,可視情況將這類句子翻成不帶比較意思的英文句。如以下的範例:
在實驗環境的溫度較高時,樣本出現脫水現象的機率會上昇。
這句話雖然提到「較高的環境溫度」,但並沒有指出其他可用來相互比較的環境溫度,在這種情況下,則不應該翻譯成比較句,而用直述的方式進行翻譯,如:
The probability of sample dehydration increased whe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was high.
若以比較式處理,則會成為:
The probability of sample dehydration increased whe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was higher.
這樣不完整的比較具會造成語意不清,使讀者在閱讀時產生疑問「比什麼的溫度高?」,採用直述句避免這樣的問題。
不對等比較
在中文的語法中,當比較兩物件時,可以用簡短的句子闡述,不必特地點出所比較的內容,如:甲公司的營運策略比乙公司好。
在以上例句中,中文讀者可以很明確地知道是在比較兩間公司的營運策略,但若是將此句逐字譯為英文: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Company A are better than Company B.
這樣的句子可是會讓英文讀者感到非常困惑,因為這個英文句所比較的是: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Company A 以及Company B,兩者是完全不對等的項目。
正確的作法是補上that 或those 來使比較的物件相等,如: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Company A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mpany B.
在這裡,those 代替了前面的strategies,避免重述造成的累贅感,同時兼具語意的對等。
為了清楚呈現研究的結果,作者必須瞭解如何正確寫作比較式,萬萬不可將中文的習慣轉移到英文寫作中。唯有正確地於文章中運用比較式,才能突顯研究的貢獻,提昇文章的易讀性,進而增加文章成功出版的機會。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