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打造完美的論文期刊架構 » 學術科學論文文章結構的重要性
學術科學論文文章結構的重要性
作者: Steve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5 / 8 / 13, |
36927 |
人已瀏覽. |

華樂絲現在有提供論文編修翻譯預付方案!請洽詢:02-25555830了解更多!
提問:每次在撰寫論文第一份草稿時,我都得同時考慮很多問題。像是英文用法、句法結構、研究本身,以及文獻回顧,都一起冒出來。在著手撰寫第一份草稿時,應該先考慮什麼?
—C.G.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博士班學生
回答:
剛開始撰寫論文時,常有很多小細節會打斷我們的思緒,讓人忍不住馬上去處理。
然而,如果想讓寫作結果更成功、更有效率的話,當務之急是把重心放在主要訊息的敘述上。首先,把整個敘述爬梳清楚,並且有組織的釐清概念之後,才可以進一步處理結構細節(例如構句、選字、APA格式等)。
以下提供的五大目標,依照順序,可以幫助您在不同階段組織論文時,輕鬆的掌握寫作重心。第一到第三階段是有關論文內容本身,第四和第五階段則是在處理寫作的結構。要寫一份好論文,這五階段缺一不可。
1. 內容:形塑論文內容,讓敘述前後連貫。
這個階段要做的包括:
- 篩選性地蒐集研究文獻
- 閱讀與理解文獻
- 找出特定文章的主要論點,或者是與進行中論文有關的重要論點
- 理解論文內容(但還不一定要組織好)
2. 組織:理解論文內容後,下一步就是把它組織起來。
- 專心思考,論文的敘述要如何表達?其他的部分還包括:
– 每段落的標題和小結
– 轉換語句,把某一句之前所說的和之後要說的部份,妥善連結在一起 - 應用「沙漏式」技巧來處理段落:通論→特例→通論
- 檢查敘述的完整性、邏輯一致性、還有引用資訊的關聯性
3. 批判思考:以證據支持論點和理論。
- 合理的邏輯是第一要務
- 區辨客觀和主觀資訊
- 使用原創的字句和概念
- 引用適當的資料來源
4. 結構:讓句子有明晰的結構。
- 句子的組成應該由通論走向特例
- 以轉換語句串聯前後的句子
- 一句只陳述一個概念,若傳達多個概念時則要特別清楚說明
5. 文法、選字、風格
- 檢查文法,確保意義的準確和清晰度
- 修正選字:
– 選擇最簡單且最精確的字彙
– 去除不必要的字彙 - 研讀學術寫作風格指南,確保論文有完整和精確遵照指示。不要忘記引用資料的格式。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