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自我抄襲的合法性:學術論文抄襲標準是什麼?

自我抄襲的合法性:學術論文抄襲標準是什麼?

作者: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6 / 1 / 7,

37825

人已瀏覽


自我抄襲的合法性:學術論文抄襲標準是什麼?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一起分享給朋友們看看吧!

近期,我們有兩位不同的讀者提出了自我抄襲的問題。

讀者一:「我最近一直想了解『自我抄襲』的概念,究竟再利用自己過去的論文到什麼程度是能被接受的?做研究時,這麼做似乎稀鬆平常,但我好奇該怎麼和期刊編輯說明這件事。」

讀者二:「如要投稿兩篇內容有相當程度重複的文章到兩本不同的期刊,比方說重複的部分有長達一頁的篇幅,有什麼事項要注意?除了重複段落以外,我認為這兩篇文章相當不同。」

回答:

自我抄襲的問題通常出現在三種情境下。

情況一、你希望將同樣的材料呈現給兩組不同的讀者。
情況二、你要呈現的新內容以過去你發表的論文為基礎。
情況三、啟發新內容的背景設計和你已發表的內容背景相同(儘管新論文不一定是以過去你發表的論文為基礎)。

某些學者發表文章的對象是兩類完全不同的讀者(例:邏輯史與數理邏輯)。然而,學者一旦寫了好幾篇相同主題的論文,要以嶄新且令人興奮的方式來呈現一樣的背景材料確實有點困難。基於讀者們不太可能是歷史學家,學者也不能假設讀者已經對該領域瞭若指掌。

相關文章推薦:我的研究內容前人已經做過了,怎麼辦?

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在這裡提出一些個人建議:

並沒有任何的準則規定「重複多少就算是太多」。任何界定的企圖都只是提出一個數字(75%、50%、25%,或任何重複都算太多),但這個問題根源於抄襲本身是不好的行為,我認為所有人都同意這一點。依我看法,被抄襲的著作是屬於抄襲者本人或其他人的並不重要。

然而,在界定「抄襲多少(自我舊作)算是太多」之前,必須先探究為何抄襲是不受歡迎的行為。自我與非自我抄襲有所不同,抄襲他人的作品是企圖將別人的功績據為己有;抄襲自己的想法則是企圖以相同的想法獲得兩次肯定。抄襲的企圖對「重複多少就算是太多」指出重要分別。

抄襲「自己的論點」或抄襲「說明性的內容」,在論文品質上有所區別,前者比後者要嚴重得多。

事實上,在多數情況下,只要作者能控制在一定的篇幅,並遵守先前所提的準則,後者幾乎是完全沒問題的。同一作者在書寫相同主題的多篇論文時,不免需在多篇論文中呈現相同的說明資訊,而這部分內容很難避免自我重複。一般來說,作者一旦找到一個清楚明瞭的書寫呈現方式,就很難再想出另一個同樣清楚明瞭的方式(至少我的經驗如此)。

因此,此類重複只要篇幅微小,幾乎不會構成問題。

然而,如果作者看來是要單一論點二用,換句話說,要以單一想法的「代價」換取兩篇論文發表,就會產生問題。因此,你必須說服讀者與編輯,身為作者的你確實意識到這項問題,並且提出新的想法,而不只是新瓶裝舊酒地利用同一篇論文。然而,不同領域對以單一論點的「代價」,進而獲得兩篇論文發表的規範不盡相同。

例如,在資訊科學領域,微幅調整在研討會論文集中出版的論文主體,轉投為期刊論文,作為會議成果的具體延伸,完全是該學門的常規。然而,此類案例都會明確標記,會在期刊論文的謝辭或引言中包含一段說明,表示它是一篇或多篇會議論文的延伸,並且提供完整引述的出處。

因此,通篇故事的寓意就是要引述出處。明確標記哪些部分是重新利用的內容,並說明延伸的論文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原版。紀錄、紀錄、再紀錄,最後讓編輯決定論文重複程度是否過高。最後,問題的焦點就由「本論文是否涉及抄襲」轉變為「本論文是否含有足夠新穎有趣的內容而值得發表」?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1. 如何避免因為自我抄襲而被期刊編輯退稿
  2. 如何提升挖掘有趣研究議題的能力?
  3. 寫作可能是讓您釐清思考的唯一方式-雖然不容易
  4. 如何選擇適合您的文章風格
學術論文匿名投稿給期刊審閱者前,該如何徹底隱藏作者姓名?
英文論文寫作技巧:五個提升撰寫速度的方法

Author

  • Wallace

    創於2003年,擁有20年的資深英文編修、中英翻譯以及期刊投稿經驗,華樂絲專門為全台碩博士學者們提供高水準的學術服務品質。位於台北,華樂絲擁有最大的英文編修和中英翻譯團隊以及提供最豐富的免費線上學術資源,包括學術部落格文章和學術期刊。華樂絲精通各大學術領域和期刊風格,並且擁有法國ISO的優良品質認證,提供全台客戶安全有保障的服務。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立即體驗免費英文編修300字試用服務

部落格分類標籤: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文章搜尋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