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成功發表論文、投稿期刊 » 學術論文匿名投稿給期刊審閱者前,該如何徹底隱藏作者姓名?
學術論文匿名投稿給期刊審閱者前,該如何徹底隱藏作者姓名?
作者: Steve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6 / 1 / 14, |
68764 |
人已瀏覽. |

華樂絲改寫服務有效降低您論文的相似度。請參閱我們官網了解更多:改寫服務
提問:我從審閱者的回信中發現,他顯然知道我是誰,甚至提到了我的名字。審查人怎麼會得知我的身分?我要如何避免讓審閱者得知我的名字?
—台灣大學副教授
回答:
大多數期刊論文都要求作者將論文以匿名審查方式遞交,藉此確保期刊為三盲審查,審閱者與編輯無法直接透過閱讀稿件得知作者身分。
一般大眾比較孰悉的匿名審查稿件的步驟,例如,在第一頁刪除姓名等個人資訊,但尚有其他大家不為人知的步驟。在某些層面,大家對於該怎樣才是最佳的匿名審稿作法各持不同意見。以下說明除了在論文中移除姓名這最基本的一步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修訂匿名審查用的論文?
謝詞:
很多作者會在論文中納入謝詞,通常在第一個或最後一個註腳感謝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所有幫助過他們的人。這部分應完全刪除,並補上如「謝詞移除」等能標記此項移除的字樣。
此外,依我的看法,還應移除通篇論文中提及某人對論文有所貢獻的內容。除了一般謝詞之外,在內容中,你也可能為了某個特定的論點而感謝某人,這些內容也應經過編修。像是「Mark Chen pointed out to me in conversation . . .」這樣的字句都應該修改,因為它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就向讀者洩漏了你的身分。(某些子領域的圈子很小,打個比方,這樣一來審閱者就知道作者絕不是Jenney Chang)。
然而,只要簡單將原文修改成「(人名移除)pointed out to me in conversation . . .」,就能達到良好匿名效果。
相關文章推薦:在學術寫作裡敘述研究貢獻以及展現個人風格
文件屬性:
Word文書處理軟體經常在你未察覺的情況下就自動將身分標記,如你的姓名、所屬機構、電子郵件等,紀錄在你所繳交檔案的後設資料中。
你可以在文件屬性功能找到這項資訊。在電腦上開啟任何一個Microsoft Word文件,循著檔案→屬性的路徑找到這項資訊。當你將論文修訂送交匿名審查時,請記得將這些資訊刪除(刪除這些屬性的方式與難易程度會根據軟體版本而不同)。
即使有些期刊明確要求作者檢查該項資訊,大多數送審的稿件中仍然包含這些資料。
自我引述:
作者通常都會引述自己先前的著作。由於研究計畫通常奠基於先前的著作,作者自然需要引述自己過去的著作。
然而,進行匿名審查時,必須隱藏這些引用資訊。標準做法請參考上述關於謝詞的說明。像是「As I argue in Chen 2011 . . .」的句型應改為「As I argue in(出處移除). . .」。不過,這樣的作法在較小的子領域中仍然能讓審閱者指認出作者身分。
我認為處理自我引述還有更好的方法:
重新編輯文章,在自我引述的部分不要使用第一人稱。這樣一來,就不須將「As I argue in Chen 2011 . . .」的句型改為「As I argue in(出處移除). . .」,而是直接改成「As Chen (2011) argues . . .」。作者雖然要花多一點功夫,卻能避免單純刪除作者名字所引起的疑慮。我認為這個方式雖非完美,但已是處理自我引述的最佳策略。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