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如何進行論文寫作 » 撰寫學術論文時,如何正確的使用複製貼上功能?
撰寫學術論文時,如何正確的使用複製貼上功能?
作者: Steve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5 / 11 / 19, |
16966 |
人已瀏覽. |

華樂絲改寫服務有效降低您論文的相似度。請參閱我們官網了解更多:改寫服務
- 15Shares
最近我跟一位學生討論他的博士論文。細讀他的理論框架時,我詢問他為何選擇以這樣的方式表達理論框架。他回答我,其實這個框架是他先前為其他用途所寫的內容,後來才被安插到目前論文的位置。
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文章,而每當我告訴某個學生文章內某處的流暢度、觀點或語氣似乎有點偏離時,學生會告訴我這些材料是從別處「剪貼」過來的。有些人在解釋來由時會帶著一絲愧疚,有些人則把這類的做法當成家常便飯。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的「剪貼」,或更精確地說,「複製」內容,在寫作上是一項耐人尋味的兩難。
無論這主意是好是壞,我們都經常在剪貼其他人的內容
只要把舊文句剪下貼上,新文章幾乎不必花費什麼力氣就可以加長篇幅。
不過,常聽有人會用「拼裝車」來指那些品質欠佳的東西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很自然地,我們會預期為某特定情境所設計的事物,並不會那麼適合另一個情境,因此剪貼過來的句子大部分都仍會帶著原出處的痕跡。
此外,沿用舊文句讓我們失去用現在的觀點重新撰寫相同材料的機會。每當我用這個方式加長文章的時候,總是要對抗內心深處的反彈之聲。我總覺得移植過來的句子和新家格格不入,也認為自己失去了一個用新的方式把同樣的想法說得更好的機會。
相關文章推薦:我的研究內容前人已經做過了,怎麼辦?
儘管有上述疑慮,我並不認為插入文句絕對是不好的
為什麼呢?因為初稿的品質不需要太高,能完成一份完整的初稿已是一大成就。
即使還有許多工作待完成,將所有的片段整理集合起來,也就是重要的里程碑了。當所有基本材料,包含插入的文句在內,都準備就緒時,即可將注意力轉向更艱鉅的任務—產出完稿。
不過,請容我提醒:如果你並不打算進行大規模的改寫,在新文件中插入原有的文句就不是個很好的主意。
然而,如果你願意進行大幅度的改寫,努力嘗試組合在各種情境下所寫的文字,結果可能會讓你出乎意料的成功。雖然這類的初稿可能會比傳統的初稿更缺乏連貫性,卻是一個很好的跳板,使我們能更理解整體的溝通意圖。
當我的學生著手修改理論框架的呈現方式時,他已經有完整的章節作為基礎。
他本來可能會卡在電腦前,試圖找到一個完美的方式來呈現理論架構。然而,既然已寫出一份完整草稿,他就可以請一位局外人讀者看看。在和我討論過草稿後,他發現了一些仍然有問題的地方。
因此,即使剪貼的結果上不了檯面,卻足夠讓他進入下一個編修階段。有時候,這恰好是我們所需要的。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