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成功發表論文、投稿期刊 » 學術論文期刊投稿被拒絕時,該怎麼辦?
學術論文期刊投稿被拒絕時,該怎麼辦?
作者: Steve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0 / 11 / 29, |
14620 |
人已瀏覽. |

華樂絲改寫服務有效降低您論文的相似度。請參閱我們官網了解更多:改寫服務
相信為了論文打拼的各位,多多少少也會遇到不是很順心的審查結果。當投稿不幸被拒絕時,該如何調適心情呢?
當論文被拒絕時,如何處理及應付,考驗著我們做為研究人員是否有效率及產出能力。如果我們因此放棄並認為自己的論文不夠好,多年的研究便會付諸流水,且將喪失自己在研究領域貢獻的機會。
請看以下統計:「一般平均水準的文章只有約11%(=1/9)的機會受到評審的推薦。」— 1993年APS Observer期刊,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出版。
由此可見,論文被拒絕是發表論文的過程中很正常的事。
諾貝爾獎得主George Akerlof及其他八位得獎者皆承認,自己最重要的研究在出版之前,曾經不只一次被拒絕出版。遭受退件,心情自然會感到低落。我自己也曾有這樣的情緒;我看到我的科技英文寫作課的學生,以及許多被我訪問具高影響力的研究人員,都曾經歷過這樣痛苦過程。
當論文被拒絕時,會感到的情緒有:
- 沮喪:當我看到班上一位博士班學生已有幾個禮拜沒來上課時,我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 對編輯的不滿:學生會認為「編輯並不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或是「我的論文沒有被指派給好的評審」。
- 對體制的不滿:「要用英文發表,真是夠了!」「四篇SCI論文才能畢業?太多了吧!」「太多課要上了,怎麼可能一邊教課,一邊又要發表論文?」
- 考慮換工作:「為何我一開始做這個?」「我真的可以當研究人員嗎?」「我真的要取得博士學位嗎?」「花這麼多的努力,值得嗎?」「真的有人會對這個主題感到有興趣嗎?」
- 覺得自己應該採納評審及編輯的意見來編修文章:看過評語後,通常會覺得評審的確有好的意見,可以讓文章變得更好。事實上,重新審視並編修論文的好處是,讓我們發現可以改善的地方。
除了瞭解正常的情緒之外,準備好重新投稿的計畫也非常重要。當文章被拒絕後,有以下選擇:
- 丟棄文章
- 不做改變,將論文投稿至其它期刊
- 修改文章,並投稿至其它期刊
- 對退稿的期刊提出異議,並寄回原投稿期刊
若還有其它可行的辦法,把文章丟棄令人惋惜。這期的季刊將深入探討退稿及再投稿的議題,提供處理這類 “正常但是令人沮喪的事件”之訣竅。我們將探討如何於下次再投稿時,增加被接受的機會。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